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

趙希乾傳--甘表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四)

【原文】
  趙希乾,南豐東門人。幼喪父,以織布為業。年十七,母抱病月餘,日夜祈禱身代,不少愈(痊癒)。往問吉凶於日者(古時以占候卜筮為業的人),日者推測素驗,言母命無生理。又往卜於市,占者復言不吉。希乾踟躕(ㄔˊ池 ㄔㄨˊ除;徘徊)不去,曰:「何以救母病?」占者惡其煩數,曰:「汝母病必不治,若欲求愈,無乃割心救之耶。」希乾歸,侍母左右,見病益危篤。時日光斜射床席,形影孑立,寂寂旁無一人。希乾忽起去,笥(ㄙˋ四;方形箱子)中得薙(ㄊㄧˋ替)髮小刀,立於窗外。剖胸深寸許,以手入取其心,不可得。忽風聲震颯(ㄙㄚˋ薩),門戶胥動(都在動),以為有人至。四顧周章,急取得腸,抽出割數寸。蓋人驚則心上忡,腸盤旋滿胸腹云。希乾置腸於釜上,昏仆就室而臥。頃刻,母姑來視病,見釜上物,以為希乾股肉也,烹而進之母。再視希乾,則血淋漓心腹間,不能出聲,始知希乾為割心矣。城邑喧然傳其事,聞於令。令親往視之,命內外醫調治母子病。不數日,母病愈。旬日,希乾亦漸次進飲食。胸前腸出不得納(放不進去),每日子午間,糞滴瀝下。月餘後,希乾起無恙,終身矢(通「屎」)從胸上出。

  趙氏故宋裔,為南豐巨族。宗黨以為奇孝,供贍(ㄕㄢˋ善)其母子,而更教之讀書。學使者侯峒曾聞其事,取充博士弟子員。崇禎壬午,以恩詔天下學,選一人貢於成均。學使者吳石渠,既考試畢,進諸生而告之曰:「百行以孝為先。趙希乾割心救母,不死,不可以尋常論。建武多才,校士衡文,希乾不應入選。今欲諸生讓貢希乾,以示獎勸。」諸生咸頓首悅服。於是以希乾選補壬午恩貢。又三四年而有甲申乙酉之變。希乾避亂山中,將母不遑,遂賣卜,奔走於四方,以養其母。又十餘年,母壽八十餘而卒。

  予自幼時,常見希乾過先君談,飲食起居如常人。面黎黝,高準方耳,睛光滿眸子,頎(ㄑㄧˊ旗)然而長,多渾樸之風。與之立久,胸間時聞穢氣。予年十歲,先君請希乾入書室,命表肅揖再拜,求解衣開胸視之。兩乳正中間,腸突出寸許,色鮮紅如血。以絲帶繫竹筒,懸於頸,乘其腸糞出,洗換竹筒。日必再三換,常時滴黃水不絕。蓋已三十餘年。自是希乾少家居,母死未十年,而希乾亦卒,年六十一。

  甘表曰:「朝廷不旌毀傷愚孝,尚矣!然希乾一念之誠,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,豈不可嘉哉!湯公惕菴最惡言希乾事。予則以為應出特典,一加旌賞。蓋事不可法而可傳,使知孝行所感,雖剖胸斷腸而不死,豈非天之所以旌之耶?天旌之,誰能不旌之?然旌而不傳,不若不旌而傳也。安得龍門之書,以施於後世哉?嗚呼!古今忠孝之士,非愚不能成。而世之身沒而名不傳者,又何多也?悲夫!」

【譯文】暫缺。

【註】張山來曰:予友王不庵曾為予言孝子事,惜屬口述,不獲載之簡編。今甘子中素以斯傳見示,乃知事之度越尋常者,終不能泯其姓字也。

【作者】甘表,字中素。本文出自《虞初新誌》卷8


【賞析】[趙希乾傳/維基文庫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