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

項脊軒記(志)--歸有光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一)

【原文】
  項脊軒,舊南閣子也。室僅方丈,可容一人居。百年老屋,塵泥滲漉[1],雨澤下注,每移案[2],顧視無可置者。又北向,不能得日,日過午已昏。余稍爲修葺(ㄑㄧˋ汽)[3],使不上漏;前闢四窗,垣(ㄩㄢˊ圓)牆周庭[4],以當南日,日影反照,室始洞然。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,舊時欄楯(ㄕㄨㄣˇ吮)[5],亦遂增勝,借書滿架,偃仰嘯歌,冥然兀坐[6],萬籟有聲,而庭階寂寂。小鳥時來啄食,人至不去。三五之夜,明月半牆,桂影斑駁,風移影動,珊珊可愛[7]。然余居於此,多可喜,亦多可悲。

  先是庭中通南北爲一;迨諸父異爨(ㄘㄨㄢˋ串)[8],内外多置小門,牆往往而是。東犬西吠,客踰庖而宴[9],雞棲於廳。庭中始爲籬,已爲牆,凡再變矣。家有老嫗(ㄩˋ玉),曾居於此。嫗,先大母婢也[10],乳二世[11],先妣(ㄅㄧˇ比)[12]撫之甚厚。室西連於中閨[13],先妣嘗一至。嫗每謂余曰:「某所而母立於茲。」嫗又曰:「當姊在吾懷,呱呱而泣。娘以指叩門扉曰:『兒寒乎?欲食乎?』吾從板外相爲應答。」語未畢,余泣,嫗亦泣。余自束髮[14]讀書軒中。一日,大母過余曰:「吾兒,久不見若影,何竟日默默在此,大類女郎也[15]?」比(ㄅㄧˋ必)去,以手闔門,自語曰:「吾家讀書久不效,兒之成則可待乎!」頃之,持一象笏(ㄏㄨˋ戶)至[16],曰:「此吾祖太常公宣德[18]間執此以朝,他日汝當用之!」瞻顧遺跡,如在昨日,令人長號不自禁。

  軒東故嘗爲廚。人往,從軒前過。余扃(ㄐㄩㄥjiōng)(ㄧㄡˇ有)而居[19],久之,能以足音辨人。軒凡四遭火,得不焚,殆有神護者。

  項脊生[20]曰:「蜀清守丹穴[21],利甲天下,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。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,諸葛孔明起隴中,方二人之昧昧[22]於一隅也,世何足以知之?余區區處敗屋中,方揚眉瞬目[23],謂有奇景;人知之者,其謂與埳(ㄎㄢˇ砍)井之蛙[24]何異?」

  余既爲此志,後五年,吾妻來歸。時至軒中,從吾問古事,或憑几[25]學書,吾妻歸寧[26],述諸小妹,語曰:「聞姊家有閣子,且何謂閣子也?」其後六年,吾妻死,室壞不修。其後二年,余久臥病無聊,乃使人復葺南閣子,其制稍異於前。然自後余多在外,不常居。

  庭有枇杷樹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蓋矣[27]。

【注釋】
[1]滲漉:水由小孔緩緩滲出。
[2]案:桌子。
[3]修葺:修補整治。
[4]垣牆:圍牆、矮牆。周庭:把院子圍起來。周:圍繞。
[5]欄楯:欄杆。縱木為欄,橫木為楯。
[6]冥然:靜默。兀坐:獨自端坐不動。
[7]珊珊:風吹桂樹,枝葉磨擦的細碎響聲。
[8]諸父:指父親的兄弟們。異爨:比喻分家。爨:爐灶。
[9]踰庖:越過廚房。
[10]大母:祖母。
[11]二世:父子。
[12]先妣:先母。
[13]中閨:內室。
[14]束髮:古人十五為成童之年,乃束其髮。
[15]大類:真像。
[16]象笏:象牙製成的手板。古時臣見君必須手持笏版遮面,表示敬畏之意。明制,四品以上官用象笏。
[17]太常公:太常為官名。此指作者祖母的祖父。
[18]宣德:明宣宗年號,自西元1426-1436年。
[19]扃:安裝在門外的門閂或環鈕。此作動詞「關閉」解。牖:窗戶。
[20]項脊生:作者自稱。
[21]蜀清守丹穴:巴蜀有個名為清的寡婦,其先世得一丹穴,她守住這一財產,數世得利,秦始皇以其為貞婦,曾為建築女懷清臺,事見史記.貨殖列傳。丹穴:即產丹砂之礦。
[22]二人:指蜀清與諸葛亮。昧昧:不明的樣子,指當時尚未顯名。
[23]揚眉瞬目:傾心注目。
[24]埳井之蛙:比喻見識短小之人。見莊子.秋水篇,蛙自以其井足樂,請東海之鱉入覲,鱉左足未入,右膝已先絆住。埳井:淺井。埳:低窪凹陷的地方。同「坎」。
[25]几:小桌子。
[26]歸寧:一般指女子出嫁後,回娘家向父母請安。
[27]亭亭:高聳直立的樣子。蓋:傘。

【譯文】
  項脊軒,就是舊時的南閣子。室内面積僅一丈見方,可容一人居住。由於是一間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,灰塵與泥土常從屋頂上滲漏下來,特别是下雨時,雨水往下直灌;每次移動桌子,看來看去沒有可安置的地方。又加上屋門朝北開,不能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,一過中午,太陽偏了,屋裡就暗了下來。我稍微給它加以修補,使上面不再漏雨、落泥。室前新開四扇窗戶,院子四周砌上圍牆,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,經日光反照,屋子裡才明亮起來。在庭前我又種上蘭花、桂樹、竹子等,往日的欄杆,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。借來的圖書堆滿了書架,我在這裡生活悠然自得,有時長嘯或吟唱,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着,自然界的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;庭前、階下卻異常寂靜,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,人到它們面前也不飛走。在農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,明月高懸,照在牆上。月光下,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落落,微風吹來,花影搖動,美麗可愛。可是我在這裡居住,喜悦的感受多,悲愴的感受也很多。

  在這以前,院子南北相通,合而為一。等到伯叔們分家以後,室内外小門多了,隔牆到處都是。東家的狗對着西家叫,客人得越過廚房到隔壁去吃飯,雞在廳堂内棲宿。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,後來又用牆隔離,總共變動了兩次。家裡有一個老婆婆,曾經在這裡住過。這位老婆婆,是侍候我死去的祖母的僕人,在我家曾做過兩代人的乳母,母親在世時待她很好。軒的西邊和内室相連,母親曾經到軒中來。母親來時,老婆婆就會對我說:「這地方,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。」老婆婆還說:「你姐姐小時候,我抱在懷中,她呱呱地哭着;你母親聽見了就用手指輕敲着房門說:『孩子冷嗎?想吃東西了麼?』我在門外一一向你母親作回答。」老婆婆的話還沒說完,我感動得哭了,老婆婆也流下激動的眼淚。

  我從十五歲起,就在軒中讀書。一天,祖母來看我,她說:「我的孩子,好長時間沒看到你的影子。爲什麼整天安靜地在這裡,真像個女孩子了?」臨走時,她用手輕輕地掩上軒門,自言自語地說:「我家的人長期以來讀書沒有得到功名的,看來可以等待這孩子取得成就了!」不一會兒,又拿了一個象笏到軒裡來,說:「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着去朝見皇帝用的,日後你可以使用它!」回憶舊日的這些事,好像昨天剛發生,真叫人長聲悲號不已啊!

  項脊軒的東邊以前曾經做過廚房,人們到廚房去,必須從軒前經過。我關着窗子住在裡面,時間長了,能根據外面人們走路的腳步聲辨别是誰。項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,竟然沒有焚毁,大概是有神明保護的緣故吧。

  我說:「蜀國的寡婦清繼承並守住了朱砂礦,利潤天下第一。後來秦朝皇帝爲她建造了懷清臺。劉備與曹操爭奪天下時,諸葛亮從種田中起家,當諸葛亮和蜀清還在角落中未成名時,世人哪裡知道他們?我默默地窩在項脊軒,正傾心注目世局,以爲終有成名的一天。有人知道這種情況,認爲我和井底之蛙沒什麼區别。

  我已經作了上面這篇誌,過了五年,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,她時常到軒中,向我問及一些家中故事,有時靠着桌子學寫字。妻子回娘家去省親,回來以後轉述她妹妹們的話說:「聽說姐姐家裡有閣子,那什麼叫閣子呢?」之後過了六年,我的妻子去世,項脊軒逐漸破敗,不再修理。又過了兩年,我臥病在床,無事可做,才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。屋子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。然而此後我長期羈留在外,不常回到軒中居住。

  庭院裡有一棵枇杷樹,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種下的,今天已經高高地矗立着,枝葉繁盛,像一把撑開着的巨傘一樣了。

【註】本文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。本文叙述與百年老屋(項脊軒)有關的人事變遷,將與項脊軒有密切聯繫的往事交織成篇,以生活中的一樁樁瑣事,盡現了祖母、母親、妻子三代人與作者的情誼,同時也反映了歸家中三世變遷的滄桑。

【作者】歸有光[1][2](1507年-1571年),字熙甫,一字開甫,明朝崑山(今江蘇崑山)人,著名文學家,早年因老家在崑山項脊涇(今屬太倉),自號項脊生,晚年居於震澤(太湖的雅稱)附近,人稱震川先生。歸有光與王慎中唐順之詩文唱和,合稱嘉靖三大家。嘉靖三家與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,是為「唐宋派」。歸有光又與當時浙江德清的胡友信齊名,世稱「歸、胡」。[歸有光著作]

【賞析】[項脊軒志/中華百科在線]、[項脊軒志/文學世界]、[項脊軒志/中華經典詩文析譯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