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

廬山草堂記--白居易(國學治要五-古文治要卷二)

【原文】
  匡廬[1]奇秀甲天下山。山北峰曰香鑪峰[2],峰北寺曰遺愛寺[3]。介峰寺間,其境勝絕,又甲廬山。元和十一年秋[4],太原人[5]白樂天見而愛之,若遠行客過故鄉,戀戀不能去。因面峰腋(ㄧㄝˋ夜)寺[6],作爲草堂。
  明年春,草堂成。三間兩柱,二室四牖(ㄧㄡˇ友),廣袤(ㄇㄠˋ冒)豐殺(ㄕㄞˋ晒)[7],一稱心力[8]。洞北戶,來陰風,防徂(ㄘㄨˊ除)暑也[9];敞南甍(ㄇㄥˊ盟),納陽日,虞祁寒也[10]。木斲(ㄓㄨㄛˊ濁)而已,不加丹[11];牆圬(ㄨ汙)而已,不加白[12]。磩(ㄑㄧˋ企)階用石,冪窗用紙[13],竹簾紵(ㄓㄨˋ住)幃[14],率稱是焉[15]。堂中設木榻四,素屏二[16],漆琴一張,儒道佛書各兩三卷。
【注釋】
  • [1]匡廬:指江西的廬山,又叫匡山,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面。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於此,故稱。
  • [2]香鑪峰:因山的形狀像香爐而得名,在廬山的西北面。鑪:同「爐」。
  • [3]遺愛寺:即東林寺,東晉高僧慧遠所建,在香爐峰北麓。
  • [4]元和十一年:唐憲宗在位,公元816年,即作者貶為江州司馬的第二年。
  • [5]太原:太原府,治所在太原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晉源鎮)。
  • [6]因面峰腋寺,作為草堂:因:連詞,於是。面峰腋寺:面對著香爐峰,側靠著遺愛寺。腋:人體肩臂內面交接處,活用為動詞,夾在腋下,此指遺愛寺在草堂旁邊靠下的地方。
  • [7]廣袤:指面積,東西為廣,南北為袤。豐殺:即大小。豐:寬大。殺:狹小。
  • [8]一稱心力:完全與心意相合,與財力相稱。
  • [9]洞北戶,來陰風,防徂暑也:洞:開。戶:單扇的門。陰風:涼爽的風。徂暑:盛暑。《詩·小雅·四月》:「四月維夏,六月徂暑。」
  • [10]敞南甍,納陽日,虞祁寒也:敞:高。甍:屋脊,屋棟。敞南甍:把屋脊南面蓋得高些。納陽日:讓陽光照射進來。虞:防備。祁寒:嚴寒。
  • [11]木斲而已,不加丹:斲:砍、削。丹:丹砂,引申為紅色。
  • [12]牆圬而矣,不加白:圬:本指塗抹牆壁的工具,此指塗泥。加白:用石灰白粉之類粉刷。
  • [13]磩:古通「砌」,堆疊。冪:覆蓋。
  • [14]紵幃:用麻布做帳子。紵:用麻織成的布。幃:帳子、帳幕。通「帷」。
  • [15]率稱是焉: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簡樸格局相稱。
  • [16]榻:狹長而低矮的坐臥用具。素屏:素絹做的屏風。
【原文】
  樂天既來爲主,仰觀山,俯聽泉,旁睨(ㄋㄧˋ匿)竹樹雲石,自辰及酉[17],應接不暇[18]。俄而物誘氣隨[19],外適内和。一宿體寧,再宿心恬,三宿後頹然嗒(ㄊㄚˋ踏)然[20],不知其然而然[21]。
  自問其故,答曰:「是居也,前有平地,輪廣十丈[22];中有平臺,半乎地;臺南有方池,倍乎臺。環池多山竹野卉,池中生白蓮、白魚。又南抵石澗,夾澗有古松、老杉,大僅十人圍[23],高不知幾百尺。修柯戛(ㄐㄧㄚˊ夾)雲[24],低枝拂潭,如幢豎,如蓋張,如龍蛇走[25]。松下多灌叢蘿蔦,葉蔓駢(ㄆㄧㄢˊ胼)織[26],承翳(ㄧˋ義)日月[27],光不到地,盛夏風氣如八、九月時。下鋪白石爲出入道。堂北五步據層崖,積石嵌空垤(ㄉㄧㄝˊ碟)塊[28],雜木異草,蓋覆其上。綠陰蒙蒙,朱實離離[29],不識其名,四時一色。又有飛泉,植茗就以烹燀(ㄔㄢˇ產),好事者見,可以永日[30]。堂東有瀑布,水懸三尺,瀉階隅,落石渠,昏曉如練色,夜中如環佩琴筑(ㄓㄨˊ煮)聲[31]。堂西倚北崖右趾,以剖竹架空,引崖上泉,脈分線懸,自簷注砌,纍纍如貫珠[32],霏微如雨露,滴瀝飄灑,隨風遠去。其四旁耳目、杖屨可及者,春有錦繡谷花,夏有石門澗雲,秋有虎溪月[33],冬有鑪峰雪。陰晴顯晦,昏旦含吐,千變萬狀,不可殫紀,覼(ㄌㄨㄛˊ羅)縷而言[35],故云甲廬山者。噫!凡人豐一屋,華一簀(ㄗㄜˊ責)[36],而起居其間,尚不免有驕穩之態;今我爲是物主,物至致知,各以類至[37],又安得不外適内和,體寧心恬哉!昔永、遠、宗、雷輩十八人[38]同入此山,老死不返,去我千載[39],我知其心以是哉!
【注釋】
  • [17]睨:斜視,此指隨意瀏覽。自辰及酉:從早到晚。辰:辰時,古人以十二地支計時,辰時為上午七點至九點。酉:酉時,指下午五點至七點。
  • [18]應接不暇:謂美景眾多,來不及欣賞。不暇:沒有時間,忙不過來。
  • [19]俄而物誘氣隨:俄而:頃刻,一會兒。物:景物。誘:引導。
  • [20]頹然嗒然:形容心曠神怡,物我兩忘。嗒然;形容身心俱遣、物我兩忘的神態。
  • [21]不知其然而然:不自覺地進入到「頹然而然」地狀態。然:指示代詞,這樣。
  • [22]輪廣:縱橫。南北叫輪,東西叫廣。
  • [23]大僅十人圍:僅:副詞,將近,差不多達到。十人圍:約相當於兩人合抱,形容粗大。圍:兩手拇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。
  • [24]修柯戛雲:修:長。柯:枝條。戛:擊。戛雲:形容很高,似乎可接到雲霄的樣子。
  • [25]如龍蛇走:形容古松的盤曲伸展。
  • [26]蘿蔦:藤蔓植物。蘿:女蘿,植物名。蔦:植物名,蔓生。蔓:植物細長而能攀繞他物的莖。駢織:互相糾結交織。
  • [27]承翳:互相承接遮蓋。翳:遮蔽。
  • [28]據:靠,憑借。層崖:山崖、山壁。嵌空:嵌在空凹處。垤塊:小土堆和土塊。
  • [29]蒙蒙:濃密的樣子。朱實:紅色的果實。離離:眾多的樣子。
  • [30]植茗:種茶樹。烹燀:燒火煮。永日:長日。
  • [31]階隅:臺階的角落。昏曉:從早到晚。練:白綢子。環佩:形容夜靜時的瀑布聲。筑:古代弦樂器,形狀似琴。
  • [32]右趾:右側山腳。脈分線懸:形容泉水流進竹管,像脈管一樣分出水流,細水從上流下,像細線一樣懸在空中。纍纍:接連不斷的樣子。貫珠:成串的珍珠。
  • [33]杖屨可及者:指拄著拐杖能夠到達的地方。屨:用麻葛做成的鞋子,引申為穿著鞋子。
  • [34]錦繡谷:廬山下的山谷。石門澗:廬山北面馬耳峰下的山澗,是游覽的勝地。虎溪:在廬山東林寺前。
  • [35]殫紀:詳盡記敘。覼縷:詳細而有條理地敘述。
  • [36]豐:高大。簀:竹席。
  • [37]物至致知:外界景物來到,啟迪人們的心智。這是說,草堂周圍的各種美景紛至沓來,激發人們的思想感情,語出《禮記·大學》:「致知在格物。」各以類至:就是說接觸什麼景物就產生什麼思想感情。
  • [38]永:東晉高僧慧永。遠:東晉高僧慧遠;宗:名儒宗炳;雷:名儒雷次宗。十八人:除上四人外,還有十個僧人及名儒四人,他們在東林寺結成白蓮社,研究佛學,號稱十八賢。
  • [39]千載:極言時間相距久遠。十八賢生活在東晉後期(五世紀初),距白居易寫文章約四百年。以是:因為這個。是:指廬山的美景。
【原文】
  矧(ㄕㄣˇ審)[40]予自思:從幼迨老,若白屋,若朱門,凡所止雖一日二日,輒覆簣(ㄎㄨㄟˋ愧)土爲臺,聚拳石爲山,環斗水爲池,其喜山水病癖如此[41]。一旦蹇(ㄐㄧㄢˇ簡)剝,來佐江郡[42]。郡守以優容而撫我[43],廬山以靈勝待我,是天與我時,地與我所,卒穫所好,又何求焉!尚以冗(ㄖㄨㄥˇ茸)員所羈,餘累未盡,或往或來,未遑寧處[44]。待余異日弟妹婚嫁畢,司馬歲秩滿[45],出處行止,得以自遂[46],則必左手引妻子,右手抱琴書,終老於斯,以成就我平生之志。清泉白石,實聞此言[47]!
  時三月二十七日,始居新堂。四月九日,與河南元集虛、范陽張允中、南陽張深之、東西二林長老湊公、朗、滿、晦、堅等凡二十有二人[48],具齋施茶果以落之。因爲《草堂記》。
【注釋】
  • [40]矧:連詞,況且。
  • [41]白屋;茅草蓋的房子,貧賤人所住。朱門:紅漆大門,表示富貴人家。輒:總是,往往。簣土:一簣之土,形容土少。簣:盛土的竹器。
  • [42]蹇剝:命運不順當。蹇:難也。佐:輔助。江州司馬是有職無權的閑官。江郡:江州,今江西九江市、德安、彭澤、湖口等縣。
  • [43]郡守:此指江州刺史,姓崔,名不詳。優容:寬厚。撫:安慰。
  • [44]冗員:沒有專職的散官。羈:束縛,牽制。累:牽累。未遑:沒有閑暇。
  • [45]歲秩:做官的任期。唐朝地方官一般是三年一任。
  • [46]出、行:指外出做官。處、止:指在家不仕。自遂:順遂自己的心願。
  • [47]實:句中語氣詞,確實,一定。
  • [48]元集虛:河南人(今洛陽)人,曾任協律郎,博通經書。愛廬山之勝,隱居五老峰下,自稱山人,不復出仕。與白居易、柳宗元、韓愈相友善。張允中:范陽(今北京)人,事跡無考。張深之:南陽(今河南南陽)人,事跡無考。東西二林寺:東林寺,東晉慧遠建。西林寺:東晉慧永建。長老:德高望重的僧人。湊公:法號神湊。《白氏長慶集》卷二四《唐故江州興國寺律大德湊公塔碣銘序》中說「湊公姓成,京兆藍田人。」為東林寺僧人。滿:法號智滿;堅:法號智堅,這兩個人也是東林寺僧人。郎、晦二人事跡無考。具齋:准備了齋食。施:擺設。落之:草堂落成。
【註】廬山草堂記》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廬山上築有“廬山草堂”所撰,被後世評爲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。
  今廬山白居易草堂在廬山花徑景區内,原白居易草堂在廬山南香鑪峰腳下,也就是在廬山的山南景區。
【作者】
  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樂天,晚香山居士醉吟先生,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。祖籍山西太原胡族後裔[2][3], 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,文章精切,特別擅長寫詩,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。作品平易近人,乃至於有「老嫗能解」的說法。早年倡導新樂府運動,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齊名,號「元白」,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。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,人稱為「白劉」。   白居易的作品,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,乃至外國,如新羅、日本等地,產生很大的影響。重要的詩歌有《長恨歌》、《琵琶行並序》、《秦中吟》、《新樂府》等,重要的文章有《與元九書》等。《白氏長慶集

【譯文】
  盧山的風景,秀麗至極,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。山的北峰,叫做香鑪峰;香鑪峰的北面,有一座遺愛寺;就在香鑪峰與遺愛寺之間的風景帶更是漂亮得不得了,恐怕還遠超過盧山本身呢!元和十一年的秋天,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他了,就像遠行的游子路過故鄉一樣,眷戀沉迷、依依不捨而不忍離去,於是就對着香鑪峰,傍着遺愛寺,蓋了一間草堂。
  第二年春天,草堂落成了。三間屋子,兩根楹柱;兩個臥房,四扇窗子;坪數大小及設備的奢儉,都完全符合我原本的心願與經濟能力。打開北向的小門,就吹來陣陣的涼風,可以避酷暑;敞開南邊的天窗,就照入溫暖的陽光,又可以防寒氣。所用的木頭啊,只是砍下來就用,絕不再漆紅;所築的牆壁呀,抹平就好,也絕不再抹白。砌臺階,就用石頭;糊窗戶,也全用紙,竹子做的窗簾,紵麻做的門帳,設備大概就是這麽樸素啦!屋子裡設有木制椅榻四張,素色屏風兩座,還有古琴一張,和儒、釋、道各家書籍呀,隨意擺了幾本!
  我已來到這裡當主人翁,仰觀山色,俯聽泉聲,靠着、看着這裡的竹啊!樹啊!雲哪!石啊!看得簡直是目瞪口呆、應接不暇。看了一會兒,禁不住美景這般的誘惑,整個人的精神就隨之而潛移默化了,外在也安適,内心更和樂。只要住一宿,身體就十分安寧,住兩夜更感到心情恬適,住三個晚上以後,就完全忘記自我的存在,而跟萬物融合無間。也不知道爲什麽會這樣,反正就是會這樣就是了!
  卻忍不住再問到底爲什麽?其實,我這座草堂啊:前面的平地約有十丈寬廣,中間又有平臺,面積約是平地的一半,平臺的南邊有方形的池子,池子的面積又是平臺的兩倍左右。池邊到處是山竹、野花,池裡長滿了白蓮、白魚。再往南走,就到一個石澗,石澗兩旁古松、老杉交錯豎立着,樹的腰身幾乎都要十個人才抱得住,樹的高度不知幾百尺,修長的樹枝摩娑着白雲,低垂的枝柯輕拂着潭水。像旌旗般地直立着,像雨傘般地張開着,也有的像龍蛇游走般地分布着;古松下多灌木叢,蔦羅枝葉蔓生,交錯遮蔭,使得日光月華都無法照射到地面。到了盛夏時的氣候,仍像八九月的秋涼時節。地下鋪着白石做爲出入的通道。草堂北邊不遠的地方,傍靠著山壁,大小石塊嵌在土中,各種樹木、奇花異草覆蓋其上,綠色的枝葉繁密迷濛,紅色的果實多得分披四垂,也說不出他們的名字,而且四季都是這個樣子。又有天上飛落的泉水,就地種植的茶樹,可以直接用來煮水泡茶,若被愛好風雅之事的人看到,還可以用來快樂地渡過一整天呢!草堂東邊有一座瀑布,清水懸掛三尺高,瀉落在臺階角落,然後注入石渠中。清晨或傍晚望過去,就像潔白的絲幔一樣,要是在夜間聽起來,就像珠玉琴箏的聲音。草堂的西邊,就在北崖邊山上,用剖開的竹子,架在空中,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,這些竹管如血脈般地分布着、如絲線般地懸掛着,從屋檐灌注到水池裡,一滴一滴連續不絕,就像連貫的珍珠,散出來的水氣就像雨露一般,滴瀝飄灑,隨風逝去;那附近拄着拐杖穿着鞋子,耳聽目視可以欣賞到的風景:春,有錦繡山穀中的繁花;夏,有石門澗裡的皓雲;秋,有虎溪的明月;冬,有鑪峰的白雪;不管是晴天的明亮、陰天的晦暗之景,或是晨昏的含蘊、吐露之姿,可以說是千變萬化,實在是無法全部記下、詳細描寫,所以我才說這裡的景色是遠超過盧山本身啊!
  唉!一般人只要裝潢了一個房間、擁有一張華麗的席子而生活在當中,就免不了有驕傲滿足的樣子。何況是我,已成了這些東西的主人,而每樣東西只要到我跟前,我就用我的知覺官能與他交感相發,他們又這樣色色樣樣地來感發我,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適、内在和樂,身體安寧,心情恬適呢?想當年東晉高僧慧永、慧遠、居士宗炳、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,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離開,雖然距離我現在已有千年之久,但是我可以體會到他們的心境就是爲了這個和我同樣的理由啊!
  更何況我從小到老,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還是朱色的大廈,只要住一天兩天,我總是要搬個幾畚箕的泥土來做個臺子,聚集一些卵石來築座假山,再環繞個小小的水池,可見我對山水的癖好已經到了如此無可藥救的地步。
  一旦被貶來輔佐九江郡守,那郡守又用寬厚的心態來對待我,廬山更以他靈秀的美景迎接我,這簡直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、大地送給我最好的空間,我終於能得到自己的最愛,還有什麽好苛求呢?只不過目前還有些小官俗事牽絆着,還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脱,而不能真正安處於此。等到有一天:弟妹各自成家了,官職期制屆滿了,一切的進退取捨舍,都由得我作主成全的時候,我一定會左手牽着老伴和孩子,右手抱着古琴與書本,終老在此,好成就我一輩子的心願。我發誓,清泉哪!白石啊!你們都聽到了吧!
  時間是在唐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,剛搬到這新居草堂,和河南元集虛、範陽張允中、南陽張深之以及東林寺、西林寺的長老大德湊、朗、滿、慧、堅等二十二人一起准備了齋果茶點來爲新居行落成典禮,於是寫下了這篇草堂記!

【賞析】+網路資源[廬山草堂記--中文百科在線]、[草堂記--維基百科]、[【讀古文拾珠璣】廬山草堂記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